《何以为家》- 有爱的地方才是家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

有家的小池
88     12887
小池的池塘

生而不养 养而不育 何以为家

电影贯穿全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而全片大部分人都是本色出演,由此给我们展现出动乱的黎巴嫩底层人物生活的一角。全片让我触动最深的便是法庭的那段对话以及最后拍证件照的那个笑容,前者通过一个问题引导我们深入思考,而后者则是用一个笑容诠释了对家的理解。首尾呼应,通过倒叙的方式,把赞恩的经历一点一点的呈现出来,如同剥洋葱一般,由外而内的去了解这个12岁小男孩所经历的一切。

引人深思的问题

法官:你知道你为什么上法庭吗?
赞恩:知道。
法官:为什么?
赞恩:因为我要起诉我的父母。
法官:为什么要起诉你父母?
赞恩:因为他们生了我。

孩子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而法律却没有禁止人生育的权利。因为家庭的残缺和自身的不幸,赞恩把父母告上了法庭,原因是在没有抚养能力的情况下,父母把它生了出来,即便生出来了也不好好的养育,而是当社畜,当工具一般使用对待。现实冰冷残酷的伸向了赞恩,让这个花一样年纪的孩子遭受着难以理解的一切,生活的一切苦难赞恩每天都在重复着经历,他对生活在周遭的人的好坏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即便家庭不幸的他,也透漏出他对弟弟妹妹深厚的感情,在此环境下还能不受影响,不曾放弃,积极的去面对,可见其心性的成熟。
片中最让人动容的莫过于赞恩照顾约纳斯的场景,抱着他去寻找妈妈,去街头寻找奶粉和食物,去为营生而挣钱。他原本可以放弃对约纳斯的照顾,原本可以一走了之,但他却毅然承担了这份不属于他的责任,这和他父母不负责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反差。一个孩子照顾另一个孩子,一个幼小的灵魂守护着另一个幼小的灵魂,这是爱与责任的赞歌,更是对成人世界的激烈控诉。

如沐春阳的笑容

有人对赞恩最后一笑有着不同的解读,认为最后拍证件照那段,赞恩的笑实际上是苦笑,是人家告诉他要笑他才笑的。那个笑震撼人心,是因为它背后藏着太多的苦难和无奈,表面的笑和内心的绝望,呈现出一种鲜明的反差,所以特别有力量。
我认同这种解读,但我更愿意相信那是来自心底的释放,无言的倾诉困苦生活的结束,就像暴风雨过后,拨开云层的那束阳光照射进你的世界里,温和而又自若。或许这个笑容并不能代表快乐,但起码,它代表着希望。特别是在看了赞恩之后的生活的相关新闻报导之后,我更加确信那一笑所承载着非凡的意义。
在东临叙利亚,南倚以色列的黎巴嫩,我很清楚赞恩一家只是现状下一小戳切面,在战火喧嚣中仍有不少像赞恩一样的孩子,一样的家庭。
文明本身的承载,的确是需要依靠一定的人口数量来完成,因为在利益为先的当下,如果一部电影所阐述的价值观不受观众认同或喜爱,那么此类题材的电影就会渐渐没落,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如果说没有一个人口长期持续的认同理解,那么某个特定的文明可能就会落幕。
而从电影上映之后所带来激烈的探讨和深度的思考,由此带来的反响,我相信影片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家是什么?

是吃饭睡觉的地方?
或者是倦鸟的归巢?
亦或小船的避风港?

小时候,家是回去的方向;
长大后,家是沉甸甸的思念;
结婚后,家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老了后,家是幸福且美好的回忆;

家是爱情的聚居地,为爱而聚,无爱而散;
家是亲情的孵化器,骨肉至亲,血浓于水;
家是成长的摇篮曲,言传身教,指点迷津。

对婚姻的见解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妈开始催婚了,原因无他,他们老了,迫不及待的想要我立马成家,以他们的观念便是先成家后立业。
而我的想法则是先立业后成家,原因无他,因为我还没做好为人父的觉悟和不想以后的孩子跟我一起承担这一份不确定性。
我妈很耐心的跟我讲了过去的经历,即便是在那种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也平平安安的把我们兄弟两拉扯大。
其实我很想反驳她说,结婚生子,养孩子不等于养一只猫,有粮吃有地睡就行。
大家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我不想太过于随便的去对待,所以我不能这么不负责的让她来到这个世界。
也不想让一个孩子来分担我这份不确定性。
是啊,没有学过的钢琴可以长大了再学,没有报过的游泳班可以长大了再报,没有体验过的事长大后可以去体验。
但那种在温暖平等、充满包容信任和爱的环境中长大形成的,与生俱来的自信和强大平和的内心,是无法在长大之后弥补的。
先天条件创造不了,但是后天条件可以改变。
我还不够强大,我还不够成熟,甚至还没有长大。
我不想我的孩子稀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界,然后稀里糊涂地被生活逼迫着长大,长成一个像我一样,敏感又自卑的大人。
那种需要后天矫正的悲观,和刻进骨子里的自卑,我负担不起。
有很多不结婚不要孩子的年轻人,她们或许并不讨厌婚姻、讨厌孩子。相反,她们很有可能向往婚姻、也喜欢孩子。
正是因为太向往、太喜欢,所以害怕。
害怕不能给孩子一个完美的童年;
害怕就算把自己所有能拿出来的双手奉上,都不能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害怕幼年经历过的痛苦会让自己孩子也尝上一遍……

说得不好听,如果我不曾接受过义务教育,如果我就是一个没思想的文盲,如果我也同他人一样安于现状,那么我可能就会对你们言听计从,按照你们的铺好的路走下去,活成你们想要的样子,但是啊,悲哀也在延续着,我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也将步我后尘,然后终其一生,碌碌无为,最后再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到下一辈身上,让其去打破这个困境。

我认为理想状态的家是这个样子的,有个小房子,有个小阳台,种着花花草草,一只慵懒的猫,一条温顺的狗,还有一个满意的恋人和一对感情好的兄妹,每天晚上一起下厨,看书,看电影,聊天拥抱,余生如此这般,也是极好了。

所以我希望,等我足够坚强的时候,等我满足部分条件后,我再去考虑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
虽然那时候我不确定是否能够给她最好的教育,但是我会告诉她思维和格局对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会告诉她阳光自信的人生会更加轻松。
大家都是第一次为人父为人子,我希望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去一起面对生活。
虽然那时候我不确定是否能够给她想要的生活,但是我会告诉她,遵循自己的内心,活成她自己想要的样子。
往后余生,愿你都能以梦为马,不负此生……

  • 分享
  • 喜欢